我的生命力
日期:2018-03-31 10:44:55 / 人气: / 来源:
有高校披露毕业生就业率,社工专业为百分之一百,同时又有媒体报道,南方某城市社工连续8年大量流失,比例高达百分二十以上。一个在高校社会工作的老师告诉笔者,她任教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,毕业时候有一半以上从事社会工作,两年以后,还在社工这个圈子的人数已经不到四分一。我大学本科所上的学校是南方的一所高校,毕业时,除去班上考研的人外,大部分的人都从事了社工行业,但在将来会怎么样,我很是惶恐。
那么对于在职社工最永久的生命力是什么?
毕业后我常扪心自问:大学社工教育到底留给我什么?我认为,是社工理念。社工理念润物细无声般地内化成了自己的价值观,我变得更加关注弱势,有草根情怀,更加敏感,更加包容。如果社工的平等气质、助人自助的情怀、大度的包容,已经内化成为我的灵魂,而面对骨感的社会时,最怕的就是“三观”尽毁,蒙头转向。就我们所处的社会而言,如果你一直在课本中找社会,而一下子扎进现实大染缸时,可能就非常有必要经常看看央视的新闻联播疗一下伤了。
我觉得应该加强对社工的职业情怀教育,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,社会工作的职业情怀教育应该列入公共课程,像思想品德教育那样,让大学生树立助人为乐,助人自助的观念。西方一些国家,支持社工行业发展的除了经济支持,还有从业者具有类似宗教信仰一样的职业情怀。
对社工行业来说,只讲奉献固然不太现实,但是唯利是图,没有这个职业必须的特有的职业情怀,同样不可取。因为这个行业本来就具有经济回报不能够衡量的更多价值。
当社工专业的毕业生,怀揣崇高的理想,带着无比的热情,投身社会工作领域的时候,他们发现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!没有丰厚的待遇,没有“情怀”的专业,整天拼命写材料,做资料,可能还不受老板待见,“跑路”就变成一种常态!
如果,社会组织一味追求专业性,一味追求高回报,把社会工作当做生意来做!如果,社工仅仅把社会工作,当做一份职业,一味强调自己的专业性,要求可观的收入待遇!那么,可以预见的是,社会工作将缺乏永续的发展动力!我不是否定专业性,专业性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!但是,“情怀”是我们的根本,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!“情怀”是很多商业机构所没有的,“志愿服务精神”也是很多商业机构所不具备的,这才是社会组织与商业机构相比较真正的优势所在!只有当我们还拥有“情怀”,怀揣梦想,把社会工作当做一种使命,才能够端正我们的心态,拒绝高薪的诱惑,才能脚踏实地的做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,才能够面对所有挫折和挑战,才能够不放弃,不抛弃。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!伴随着强大的生命力在社工道路上勇往直前!
作者:李真真